首页 > 行业研究 > 正文

民营剧场要盈利不太难

2018-01-17 13:33:11来源:经济网-《经济》杂志  作者:李 晗

2017年12月,一则天津大剧院经营方易主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反对者认为,天津大剧院在北京驱动文化传媒公司运营的5年里,引进了不少高质

2017年12月,一则“天津大剧院经营方易主”的消息在圈内不胫而走。反对者认为,天津大剧院在北京驱动文化传媒公司运营的5年里,引进了不少高质量的剧目,这对戏剧界来说,起到了促进行业反思的作用;支持者认为,天津市政府自2013年起每年拿出1500万元作为“文化高端项目”补贴,尽管如此,天津大剧院仍然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消耗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钱,但真正欣赏到这样文化供给的仅仅是戏剧界的高精尖人士。

天津大剧院此次“易主”的对象是国企北京保利剧院管理公司,之前为其运营的北京驱动文化传媒公司为民营企业。也就是说,天津大剧院的运营由民营转变为国营。

仅看单个事件,天津大剧院运营管理权的变更不具有普遍性,但从整个剧场行业来考虑,却在暗示着某种变化。现在的民营剧场生存状况还是两三年前的不盈利状态吗?站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口,民营剧场又该如何进行平衡?这些都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

艺术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剧场,不仅是演出的地方,同样也是剧目与观众之间互动及触达的场所。一般而言,剧场分为500座以下的小剧场、500-1000座的中剧场、1000座以上的大剧场以及其他剧场。根据2017年北京市演出市场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北京市演出场馆共有140个。其中小剧场发展迅猛,上座率达80%以上的场馆有10家,大中型剧场势头良好。总体来看,观演群体培育成效明显。

在行业深耕10余年,拥有自己票务系统的开心麻花对消费者的洞察及时且敏锐,开心麻花剧场院线副总经理文娟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消费者数量来看,随着消费升级,演出消费人群不断增加;从消费频次来看,演出消费频次也在不断增加,从一年观看1-2次到一年多次观看演出;从消费者观念来看,目的性消费正在向日常性、随机性消费转变。以往观众的观看戏剧可能计划性更强,会提前一个月购票,而现在观众的消费行为更像看电影一样,变得更加随机、日常。”

不仅如此,资本层面的动作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中央戏剧学院戏剧管理系党总支书记、教授孙亮根据多年来对剧场行业的观察,告诉《经济》记者:“华南地区的民间资本动作比较频繁,比较典型的是聚橙剧院院线,其从2015年拥有20家剧院,扩展到2017年的60余家剧院,其中包括石家庄大剧院这样的大型剧院实体。可以说,民营公司的运营范围已经超出了人们印象中的‘小剧场’这个范围。”

另外,国有资本也在蠢蠢欲动。这几年国家对文化领域政策的倾斜,同时也改变了地方政府业绩表现方式。繁荣当地文化、构建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生态成为表现地方政府业绩的重要因素。孙亮解释说,根据上海出台的“文创50条”,2018年上海还将继续新建剧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