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遭否定,引调笑 最大民营精神病院IPO被否背后

2018-02-01 16:57:55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马肃平 袁端端

康宁医院从申请IPO到落败,引发了人们对民营精神病院的极大好奇,也掀起了社会办医能否最终成功的疑问。

王莲月承认,地方政府支持不可或缺。他们创办医院的初始资金,除了开打火机厂挣的“第一桶金”和东拼西凑的借款,其余都是政府无息贷款。1998年,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短短两年便成为温州首批医保定点医院,且是其中唯一的民营医院。这让当时落选的公立医院不满,找市领导反映,“怎么民营医院先有,我们还没有?”

“这是我们争气。”按照王莲月的说法,当时康宁医院已经采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相比于其他尚无条件的公立医院,电脑联网让医保管理更加规范,也赢得了市医保局的青睐。

2012年9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温州作为国家社会资本办医试点城市,温州社会力量办医“1+14”政策落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符合规定的民营医疗机构,全部纳入社保医疗定点范围,医保报销政策和公立医院一样;从公立医院跳槽到民营医院的医生,按照公立医院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享受同等住房公积金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全和公立医院一致……

在这之后,康宁医院又获得了浙江省医保定点资格;2017年,成为全国医保异地结算定点单位。

政府支持有其原因:精神疾病易反复发作,治疗周期较长,病人需要长期的住院护理服务,治疗费用相应较高。关锁在家中,家属则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看管。由于无力负担费用,一些被称为“武疯子”的重症精神病患者会被家属关进自制的铁笼以图省事。一旦流落街头,便将成为社会治安的隐患。

如今,精神病人的绝大部分住院费用都由医保报销,个人只需承担极小部分。“既减轻了家属负担,又解决了政府的后顾之忧,一举两得。”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精总)院长徐一峰评价。

在徐看来,“康宁是有野心的”。草根出身的康宁医院一出生就意识到,想要有别于其他民营医院,就必须在科研、学术、社会服务等方面“多栖”发展。

1997年,康宁医院建成前,王莲月便主动去上海精总进修。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自己和别人不同,是以管理者而非普通护士的视角去学习,由此也结识了上海精总的相关领导并赢得认可。

徐一峰记得,双方的合作很早就开始了,康宁医院刚一创建,上海精总一批退休专家便去那里工作。1999年3月,运营不到一年的康宁就加挂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协作医院”的牌子。此后,康宁开始和国内多家知名精神科合作。到了2016年,康宁医院与温州医科大学联合创办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

“我们是在为医院的今后储备人才,即便他们毕业后不来康宁,等康宁到当地发展时,这些人都会愿意支持。”王莲月说。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