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业二代当“信使”
2020-06-09 02:44:24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第一部以拯救“富二代”为主题的亲情励志长篇大戏《满秋》,3月中旬开始在浙江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要强执着的母亲艰苦卓绝的创业故事、事业有成之时儿子变成顽劣的“富二代”、不可思议的拯救计划将儿子历练成人。
稍显老套的故事元素,却让广东一位年届60的民企老板看得泪流满面,他对《民营经济报》记者说:“寒门出义子,富贵生骄奢,培养家族接班人背后的辛酸,旁人难以理解。”
艺术源于生活。年华似水,大多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民营企业家第一代已届天命之年,开始考虑向第二代传承,民间财富亦开始从第一代创业者转向第二代。伴随着这一进程,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围绕“民营企业第二代”的个案信息采集、传播,通过新媒体形态的聚合、论证,渐渐形成一种负面的“富二代”指向,一如“满秋”的儿子早期的形象,生活骄奢,行事恶劣。
然而,艺术毕竟高于生活。在广东,民营企业家张茵的教子故事远比“满秋”来得幸福。张茵从小就给儿子树立目标、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她在接受《民营经济报》记者采访时说,“独立性和责任感是发展百年基业所必备的素质。”儿子刘晋嵩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24岁即进入玖龙纸业董事局做独立非执行董事,他对身边的朋友说,“不愿意被看作站在妈妈肩膀上的孩子。”
近年来,《民营经济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刘公子这样的“富二代”已经越来越多,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年轻多金、素质优秀、有事业心、有社会责任感、并且追求卓越。当然,还有一个共同点,用他们对《民营经济报》记者所说的话,叫做“创业二代”,因为“自己经营企业的压力比父辈要大得多。”
那么,网络上的“富二代”也好,自我定位的“创业二代”也罢,该怎样标签这个群体?《民营经济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的采访,结果却被采访对象们引向了社会心态的培育。像约定好了一样,他们的父辈、他们自己都向记者表示,“富二代”不应该、也绝不是一个贬义词,社会对“富二代”的关注不能跑偏,而是应该提醒他们更努力,真正能承担起责任。
于是,在这个至今仍在进行中的采访过程中,就有了《民营经济报》记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创业二代”之间充当“信使”的故事。这个故事,源于作为传统媒体的《民营经济报》强烈的社会责任冲动,源于广东二代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产业转型升级的抱负和勇担建设幸福广东重任的实践,更重要的,源于广东民营企业家对汪洋书记的信任与尊重。
一个话题,引发广东“创二代”的思考
3月8日,广东顺德大良镇,二十几位广东民营企业家二代接班人在这里聚会。自从在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工商联主办的非公经济后备人才培训班上成为同学以后,这样的聚会经常有。那一天,《民营经济报》记者应邀参加这个同学会,来自佛山的叶永楷是这个班的班长,他对记者说,“大家做事业的热情都很足,希望能够互动发展。”
彼时,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中,于是,记者请同学们谈一谈对全国两会有怎样的关注。一位同学说,他对汪洋书记3月6日在广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一番话感触良多,汪洋书记说,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能过分看中经济本身和技术本身,而是更要注重基础问题,比如法律环境的建设、社会心态的培育等大环境的问题。由这位同学打开的话题,很快得到了多位同学的响应。他们说,汪书记的这句话真的是讲到了自己的心坎上,转型升级中的民营企业,更需要有法律的保障支持和全社会的认可帮助,更需要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民营企业做好转型升级的基础性工作。
一位同学说,可惜我不是人大代表,如果我有机会在全国两会上见到汪洋书记,我就对他说:只要有法律的保障支持和全社会的认可帮助,我们广东民营企业家代代相传的企业家精神就会发扬光大,而有了企业家精神,转型升级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
一个话题,就这样被打开了,大家激情澎湃,你一言我一语,以一封信的形式写下了他们想对汪洋书记说的话:他们是“创业二代”、他们的人生理想、他们的产业抱负,以及他们勇于承担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任。
那一刻,出于一家媒体的社会责任激情,记者决定,一定要将这封信送到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汪洋书记手上。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无疑将影响未来中国民营经济的活跃程度,作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代言人,《民营经济报》有责任给予二代民营企业家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这正是一种积极的社会心态的培育,《民营经济报》亦有责任,让广东领导人感知到一群年轻的“创业二代”跳动的事业心。
当然,这背后亦有《民营经济报》记者的“私心”:我们想借此表现出《民营经济报》的与众不同。因为,那些专门挑“富二代”劣迹个案来组合一个群体的媒体,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无良,也看到了他们的卑怯。
一个“创”字,汪洋书记回信鼓励创业二代
这封名为《勇担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重任》的信,终于在3月12日,由《民营经济报》记者送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手中。
3月12日,汪洋书记与广东省长朱小丹、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省政协主席黄龙云一行来到北京首都大酒店羊城晚报报业集团2012全国两会新闻中心,视察和看望慰问一线记者。当汪洋书记看到集团形象展示布景板时,对《民营经济报》表示关心,并听取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主任、羊城晚报社社长黄斌的汇报。随后,《民营经济报》记者将印有《勇担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重任》这封信的当天报纸送给汪洋书记,书记说,“我收下了,回去看一看。”
3月19日,《民营经济报》迎来了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件大喜事:汪洋书记给《民营经济报》发来了回信。书记在信中表示,对于“创业二代”们,积极投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实践,感到由衷的高兴。在信中,汪洋书记表示,纵观历史能成就大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把前辈创建的基业发展壮大者,莫不坚持“创”字当头,以“创”为开拓局面的重要手段,以“创”为基业长青的不二法门。
在信中,汪洋书记鼓励“创业二代”:创,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创,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守法经营,履行社会责任,当好企业公民。创,就是要着眼长远,打造“百年老店”,既能仰望星空绘蓝图,又能脚踏实地干实事。
记者看到,在这封一千多字的回信中,“创”这个字眼出现了十几次。昨天晚上,一位在第一时间得知汪洋书记给《民营经济报》回信的“创业二代”激动地对《民营经济报》记者说,“这表示我们‘创业二代’的自我定位,获得了汪洋书记的认可和赞同。”
这位“创业二代”说,正如我们在给汪书记的信中所说,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想得到师长的表扬一样,现在有了汪书记的认同与鼓励,我们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轻快、更坚定。
一个信使,传递新时代的新创业精神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源于《民营经济报》强烈的社会责任冲动、源于广东二代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产业转型升级的抱负和勇担建设幸福广东重任的实践、更重要的,源于广东民营企业家对汪洋书记的信任与尊重,本报记者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创业二代”之间充当“信使”的故事,事实上双方共同传递的、双方共同寄望与期望的、双方一同致力的,正是当今的广东、当今的中国最需要的新时代的新创业精神。
今天的广东、今天的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需要的正是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创业精神成为广东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涵,未来,创业精神应该在民营企业家中代代相传,成为他们最自觉的行为。
一位民营企业家二代传承人对本报记者说,对于传承人来说,今天的创业,无需再像当年父辈那样睡地板搞产品,站火车跑推销,而是全面的企业创新,这对于转型升级中的广东尤为重要,因为企业创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实际上是“每天每时每刻”,只要这个市场存在不断竞争,创新都是在发生的。这位“创业二代”说,自己今后将把汪洋书记的这封信为座右铭,以创业的心态去面对企业创新,做强做大做优企业,用更大的成绩报答党和国家、报答社会和人民。此时此刻,源于社会责任冲动而充当“信使”的本报,更意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重担。昨天,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社委李宜航对本报记者表示,本报将继续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创业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他表示,我们将按照汪洋书记回信的要求,秉承“让市场了解民企、让民企把握市场”的理念,多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多反映民营企业呼声,多为民营企业家成长“支招”,在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和工商企业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报记者 田川)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