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合证券:一季度非金融类ODI增11.7%
2020-06-07 18:37:14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无疑会发作严重变化。但是,不论形势怎样变化,‘一带一路’国际协作依然能够带动世界各国摒弃社会制度差别、超越认识形态纷争,最大限度地完成开展理念对接、政策法规对接、机制体制对接。”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人民争取战争与裁军协会副会善于洪君说道。
5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国度开展与战略研讨院举行了一场聚焦“一带一路”开展机遇与应战的研讨会。于洪君在发表致辞时做出上述阐述。他表示,在疫情大盛行过后,“一带一路”建立关于优化全球经济格局、有效应对共同应战、完成普遍开展和进步,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依据安永发布的《2020年一季度中国海外投资概览》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中企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35亿美圆,同比降落78%,创十年来单季度最低值;宣布的并购数量108宗,同比减少21%。
于洪君坦言,新冠疫情的确给“一带一路”建立带来了应战。在他看来,各国政府都把施政重点转移到防控疫情上,使得“一带一路”建立不可防止地遭到冲击。详细来说,很多中国企业面临消费、流通、融资、用工平安等多方面的艰难和压力,走进来的意愿相对降落,而且在各国停航后,企业也无法再外派员工。另外,企业实行境外合同义务的才能也打了折扣。
同时,于洪君指出,很多开展中国度也没有才能继续推进大范围根底设备建立。“新项目、新工程接连开工、此呼彼应的场面,在今后一段时间恐怕难以再现了。”在这种状况下,他指出,的确有一些国度想要废弃合同、终止项目,以至还要没收企业资产。“一带一路”建立持续推进的艰难微风险正在加大。
应战的另一面是机遇。疫情发作以来,中欧班列逆势增长,成为国际物流重要的货运通道。5月,中欧班列在4月开行979列、发送货物8.8万标箱,完成同比大幅增长的根底上再创历史新高,全月开行1033列、发送货物9.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43%、48%。
关于疫情大盛行过后的“一带一路”协作,泰国前副总理蓬贴·贴干乍那提议,应该首先着力进步“一带一路”国度公共医疗体系建立;思索到沿线国度财政才能缩水,应当更充沛地思索“一带一路”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应向应急响应才能缺乏的国度提供援助,特别是非洲国度,从而协助它们渡过疫情的难关。
新亚洲战略研讨中心主席、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以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立的过程中,除了停止大型根底设备项目的开发,中国应该更主动地与世界分享扶贫减贫的心得、数字经济转型的经历。
“如今,全球都面临着疫情形成的宏大的经济结果,将发作大范围的失业,世界也堕入了萧条的边缘。开展中国度在过去几十年中来之不易的经济进步正面临消灭性的打击。
“一带一路”投资呈增长向好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迸发以来,各国陆续采取了“封国封航”等防疫措施,疫情防控不利要素与单边主义、逆全球化等不利要素叠加之下,全球对外投资活动面临着严峻应战。
商务部数据显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第一季度中企对外直接投资(ODI)持续降落,其中对兴旺国度和地域的直接投资降落幅度最为突出。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256.8亿美圆,同比降落2.8%。其中,非金融类ODI为242.2亿美圆,同比降落3.9%。
近期,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时加剧。5月,美国参议院经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美国商务部随后宣布将33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此前,美国曾经出台了《外国投资风险评价现代化法案(FIRRMA)》。
“这些政策法案和实体清单严重约束和限制了中企对美的投资开展。”戴稳胜说,“目前,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仍在继续落实中,但新冠疫情蔓延增加了两国将来进一步协作的不肯定性,中企对美投资短期内或将进一步放缓。”
与此同时,戴稳胜以为,“一带一路”建议在我国对外投资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当前,“一带一路”投资方面曾经呈现增长向好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现,2020年第一季度,“一带一路”非金融类ODI达42亿美圆,同比增长11.7%,占同期总额17.3%,较上年提升2.4%,主要投向东盟、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等国度和地域。
“此次疫情之后,要苏醒地认识到中国对外投资正面临着转向、变轨、晋级的严重机遇期。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地域奉行单边主义、大搞去中国化、逆全球化,不时加大对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监管,中国投资者对欧美地域的投资活动长期必然会逐渐减少和萎缩,中国投资者必需寻觅新的投资市场和投资对象。”戴稳胜说。
在这样的背景下,戴稳胜以为,应着重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度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从短期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度大多与中国双边关系深沉、投资政策较为优惠、与中国的防疫协作扎实有效,在全球投资活动低迷的场面中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向好态势,成为疫情之下中国投资者的抢手投资地域。
从长期来看,戴稳胜指出,“一带一路”沿线、亚太及非洲等地域的开展中经济体,投资潜力宏大、市场空间宽广,固然投资根底设备条件较为单薄,相关投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但在此次疫情中同中国一道积极协作抗疫,双边关系结实,长期上,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深沉的投资潜力。
中俄双边贸易疫情下逆势上涨
俄罗斯经济开展部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俄罗斯国内消费总值(GDP)将降落5%。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国,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变化值得中国企业亲密关注。
“疫情对俄罗斯形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官方统计显现,在疫情大肆开展的4月,俄罗斯的GDP无论同比还是环比都呈现了大幅的降落,这迫使俄罗斯政府在疫情略微缓和时便做出复工的决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度开展与战略研讨院研讨员刘旭说道。
虽然俄罗斯经济遭遇严峻应战,但中俄双边贸易却逆势上涨。海关统计显现,2020年1月到4月,中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其中中国自俄进口额增长10.1%。在中国进口的俄商品构造中,与疫情相关的商品占领了最大比重,而非传统的资源类商品。刘旭指出,这阐明两国互相支持,为应对疫情展开了充沛的协作。
更为可贵的是,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多方甩锅围攻中国时,俄罗斯对中国表示了支援。5月14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在瓦尔代国际争辩俱乐部会议远程发言时说,“俄方屡次表达了本身立场,可总结为,没有任何理由责备中国在对立新冠病毒疫情方面采取了某些不及时、不正确或不相符的措施。美国政客们、外交人员近乎每天都在增加向中国的索赔清单,试图向国际社会强加本身的反华行动。俄方以为美方的相似举措是可耻的,特别是在疫情危机之下。”
刘旭以为,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势下,单边和激进主义倾向越发显现,中俄在共同防疫、谐和国际立场方面展开的务实有效果的协作,为将来的双边经济协作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气氛和增长契机。俄罗斯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5月在承受采访时表示,固然遭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俄中两国不会放弃2024年双边贸易额到达2000亿美圆的目的。
与印度的“一带一路”协作值得等待
印度洋周边地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民大学国度开展与战略研讨院研讨员、经济学院副教授冯俊新指出,不论从历史文化传承,还是理想经贸活动来看,印度都是该地域无法无视的力气。中印缅孟协作也是中国西南方向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而且关于区域经济稳定和互联互通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印度表现出了十分矛盾的态度,在口头上绝不松口,在行动上又没有本质性回绝。”冯俊新说,一方面,印度以为本人的地缘政治和区域经济优势将会被“一带一路”倡议,因而在官方层面找出了各种理由,不断不愿意直接参与。但另一方面,印度对“一带一路”能带来的本质性益处又没有回绝,因而印度关于“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又采取了本质性参与的态度。
正是基于这一立场,印度参加了中方发起成立的亚洲根底设备投资银行,并对共同讨论建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采取开放态度。2017年,印度与巴基斯坦一道,参加了中国、俄罗斯及中亚国度共同创建的上海协作组织。
“作为世界两大文化古国和当今两个最大的开展中国度,不论是在历史文化层面,还是从理想的经济开展战略来看,两国都存在着停止沟通对话和战略对接的宏大潜力。”冯俊新指出,2018年,依照购置力平价计算,印度已成为排在中国和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20年既是中印建交70周年,同时也是中印人文交流年。
4月1日,两国指导人就中印建交70周年互致贺电。印度总统科温德在贺电中表示,印中互为邻国,同为文化古国和主要新兴经济体,坚持良好关系契合两国共同利益,对地域乃至世界战争与繁荣至关重要。印方愿同中方共同拓展和深化愈加严密的开展同伴关系。
在疫情期间,中印两国也在不同层面停止了协作。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5月28日与印度青年代表举行在线交流活动时表示,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印不断就疫情防控坚持着亲密沟通与协作。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开展中大国,中印协作抗疫并获得胜利,对维护世界公共卫惹事业、最终博得抗击疫情的胜利具有严重意义。
在冯俊新看来,随着疫情对印度经济冲击的不时显现,处于经济窘境中的印度需求进一步推进经济变革,并估计在经济外交上推出更多严重变革。固然目前来看印度政府仍然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十分慎重的态度,但印度政府看待“一带一路”的政策取向在中长期将会发作何种变化仍“值得等待”。
产业链转移越南?理性对待!
近期,关于“产业链转移”的话题再次成为国内投资圈议论的焦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罗仪馥博士研讨发现,自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以来,由于各地工厂停工,局部跨国产业链的确堕入了“停摆”,并呈现规划重组的苗头。其中,电子行业范畴里跨国公司调整全球产业规划的表现最为突出,以谷歌、微软、三星与LG等为代表的大型跨国电子企业都制定了在越南设立或扩展消费基地的方案。
在罗仪馥看来,现阶段之所以呈现上述跨国电子产业链向越南转移的小顶峰,主要是由于越南是当前开展中国度中抗击疫情较为胜利的国度之一。疫情迸发初期,越南采取了全社会隔离政策,及时控制了疫情在境内的蔓延,直至4月22日才根本完毕隔离期。截至2020年5月底,越南确诊病例数稳定地控制在350例以内,而且至今没有呈现死亡病例。
在此根底上,罗仪馥指出,越南经济既有的内外部条件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这些优势包括该国内部劳动力等消费本钱相对低廉,以及构建了既面向兴旺国度、又涵盖开展中经济体的相对完善与健全的自在贸易网络。一方面,依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数据,2016年越南的月薪均匀值仅为212美圆。另一方面,截至目前,越南正式参与的自贸协议数量已达12个,另有4个自贸协议正处于会谈阶段,估计将来几年内能够得到落实,其中就包括EVFTA(《越南-欧盟自在贸易协议》)和CPTPP等自贸程度较高的协议。
虽然当前一些向越南转移的消费基地迁自中国,但罗仪馥强调,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跨国产业链中位置的降落,也不一定招致中国与越南在跨国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上竞争的激化,相反这有可能成为中越两国产业链联络进一步亲密化的契机。
“首先,一些跨国公司在将消费线转移至越南的同时,也在中国规划新的、更高端的产品消费线,这在一定水平上有助于提升中国与越南的产业链的互补性。”罗仪馥指出,以越南最为重要的外国投资者——三星电子为例。虽然三星现已根本将手机组装加工厂由中国转移至越南,但与此同时,三星又在中国规划了半导体存储器消费基地。这种规划重组实践上是强化了越南作为电子产品加工者、中国作为中间产品消费者的角色分工。
“其次,从当前双边贸易状况来看,中国与越南的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展,其中中间产品进出口的奉献最为突出,这也是两国产业互补性提升的表现之一。”罗仪馥指出,2020年1-4月,在受疫情冲击,中国进出口总额同比降落4.9%的根本场面下,中越双边贸易额不降反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9.1%,其中,中国对越出口额同比上涨10.7%,进口额上涨33.7%,其中进出口值上升的商种类类以各种零部件居多。
罗仪馥以为,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变局中,越南的消费本钱优势与经济开放格局能够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展对越贸易与投资协作的珍贵机遇。自2013年以来,中越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经贸协作已获得了较为丰盛的成果,无论是越南河内轻轨二号线、永新燃煤电厂与龙江工业园等严重工程项目的施行,还是双边贸易与投资往来,在过去几年间都效果显著,这是将来中越进一步深化经济联络的有利根底。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