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支付宝相互宝未来的路怎么样走:让中国超7亿网民知道保险是什么

2020-06-02 16:09:22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支付宝相互宝未来的路怎么样走:让中国超7亿网民知道保险是什么:入职蚂蚁金服时,尹铭46岁。此前他是保险行业的传奇人物,曾在保险公司同车险代理商的厮杀中,一战成名,被擢升为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保险圈内...

入职蚂蚁金服时,尹铭46岁。此前他是保险行业的传奇人物,曾在保险公司同车险代理商的厮杀中,一战成名,被擢升为中国人寿财险副总裁。保险圈内人都称他为“少帅”。

年过不惑的保险“少帅”转战互联网行业,在自我挑战外,尹铭更想做些大事。当时,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体系已经打造了12年,支付宝拥有用户5亿,余额宝、芝麻信用等产品都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金融、理财之后,保险自然就成了下一个战场。

2015年下半年,蚂蚁金服挖角尹铭挂帅支付宝保险事业群,被业界解读为阿里巴巴出击保险业的讯号。此前,阿里已经通过参股保险公司、代理保险等方式,初步涉足保险业。而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阿里具备数据分析、网络运营和庞大客户群,也为互联网保险创新准备了条件。

尹铭认准自己要做的,想要将自己的保险“基因”注入这家立足于互联网与技术的公司。

初入蚂蚁金服时,他保留了老保险人的习惯,逢人便聊业务,开口三句离不开保费。马云对此也有所耳闻,开玩笑叫他“尹保险”。尹铭刚开始以为这一称呼取自他所负责的保险业务,但心里也犯嘀咕:没听过马云用这种方式叫别人啊。

忙碌了整整一年,年底的集团总裁汇报会尹铭为保险事业群的战略汇报准备了24页ppt。他觉得凭借自己的专业和口才,新一年的战略方案一定能得到同事们的认可。

打开ppt讲了个开头,尹铭察觉到台下同事有人沉默有人皱眉,似乎有话要说。讲到一半有人打断了他:“你这不对,这不是互联网思维。蚂蚁不是要让这个社会再多一家保险公司,而是要用互联网改变社会保障的现状,带来不一样的东西。”

走下讲台,憋着一肚子问号的尹铭逮住几位同事挨个问: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很长一段时间,这句“不一样的东西”就像个魔咒,笼罩着尹铭和他的同事。他找来阿里人工智能团队,抓取网络上所有关于保险的问答,打算重新认识一下这个“老朋友”。

收集回来的40多万个词条指向一件事——中国超7亿网民不懂保险是什么。

万万没想到,用技术改造之前,普及保险成了当务之急。同事们接过任务,迅速搭建好保险社区,不到三个月,超过120万人涌入社区交流保险常识和心得。

这时尹铭意识到,大众最需要的是全民保险意识。

早在2009年,阿里就有一个员工互助的“蒲公英计划”,只要定期缴纳几十块钱,一旦员工或其家人不幸生病,就能从资金池里获得一笔互助款。

如果把这种模式扩大到全国呢?顺着这个思路,四个月后相互宝的雏形——“1314”诞生。

那是个针对80、90后的癌症保险项目。在尹铭和同事们的设想中,它将会拥有最低的门槛,最简单的规则,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保险,从而提高保障普及度。“1314”代表着他们的初衷——“守护你的一生一世”。

总算是琢磨出了“不一样的东西”,尹铭踌躇满志。

可被挂在台上的感觉很快又出现了,内部汇报会的最后一刻,“1314”被蚂蚁金服的董事长兼CEO井贤栋毙掉了。

井贤栋有他的考量,当时保险部门理赔经验不足、流量承载力不够、AI技术不成熟,一旦产品上线,大量用户涌进恐怕大家很难招架。

这些问题像几座大山一样压着尹铭和同事,前进后退都是一片荒野茫茫。

好在“1314”打开了思路,保险事业群开始以健康险为主线探索经验。在尹铭的安排下,济慈率先组织团队做起了好医保。济慈曾是淘宝运费险的负责人,对于互联网保险经验丰富,团队共创了支付送保险的点子——只要用户在线下使用支付宝付款,即可免费得到一份健康险保额。

项目上线没多久,每天的咨询人次就超过了四万,大量的用户也让团队迅速积累出了在线理赔经验,明确了健康险的风险特征要素。

与此同时,另一款面向商家的保险服务“多收多保”,也在支付宝体系内逐渐步入正轨。项目上线七个月,日承载报销流量超过一万例。

理赔费时间、费人力,一直是传统保险的老大难。在健康险的探索过程中,尹铭的保险事业群获得了一个意外惊喜——智能理赔技术的突破。

2018年7月,国内保险业首笔无人工干预的“全流程AI快赔”在支付宝内完成。在支付宝里上传医疗凭证后不到2小时,理赔款就自动到了用户账户里。

负重前行的两年,当初让井贤栋最担心的几座大山被这群人硬生生地走出了一条道。在这期间,芝麻信用也经历了关键性发展,通过信用租、共享单车等场景应用,对个人履约能力的评估有了质的突破。

尹铭觉得时机真的到了。有芝麻信用分作为门槛和风控措施,可以做一款让用户0元加入的保险产品。如此,能够广泛地吸引用户参与,培植用户的保险意识,做出一款普惠的保险产品。

可在产品设计的讨论会上,激烈的争论又开始了。尹铭听说公示救助用户所有信息的提议直接急了:“那岂不是人一生病,全国人民都知道了?”他怕这种机制带来更大的隐私伤害问题。

这也是让相互宝产品负责人立勇和规则负责人济慈最为难的事,相互宝采用“0元加入,一人生病,大家出钱”的模式,这意味着每一次赔付都会和所有用户发生联系,为了保证全透明,必须公开救助案件。

如何才能既保证公开透明,又能适当保护受救助人的隐私?围绕这个问题,团队开了三次会议,争论的面红耳赤甚至拍起了桌子。最后,大家想到了一个折中方案:依旧对每个案件的时间地点病情等要素做完整公示,但对用户的姓名、身份证、住址等私人信息做部分打码。

比起隐私问题,让相互宝技术负责人凤伍头疼的是如何维护可能涌入的庞大流量。相互宝直接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了60岁,用户数会翻好几倍,报案、扣款、理赔需要的技术能力和方案都要重新衡量。

还没等他解决完流量问题,这边立勇和济慈还在不断提出新要求,扣款要全部在白天完成,以免打扰用户;扣款成本要压缩到最低,用户报案流程要精简,赔付速度要加快。

眼看同事热火朝天地提出了需求,凤伍没有任何退路。那两个月,他带着两名同事没日没夜地测试,总算是为所有部门搭好了技术框架。2018年10月16日,相互保正式落地。

上线9天,相互保以一骑绝尘之势,吸引了一千万用户,一举打破2013年余额宝的记录。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