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 > 正文

王鹏达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大数据助力科技抗“疫”

2020-05-30 09:28:06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王鹏达做客央视《对话》栏目:大数据助力科技抗“疫”: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疫情发生后,全国...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疫情发生后,全国各界积极抗疫,其中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先进科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王鹏达表示,大年初二,中国电科紧急组建了200多人的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针对疫情预测、疫情溯源、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方面展开相关工作。提前研判,精准预测,是遏制疫情扩散的有效方式。在疫情预测方面,中国电科采用大数据手段,构建疫情预测大数据模型,精准预测疫情走势;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方面,中国电科研发了“密切接触者测量仪”、“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助力疫情防控。截止到5月20日,“密切接触者测量仪”查询人次达到5.2亿,“一网畅行”系统服务6亿人,累计查询超过30亿人次,并通过与顺丰、滴滴、美团、多点,以及航旅纵横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保障百姓生活最后一公里。

科技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如何对公共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减少疫情、灾情的损失和伤害,解决应急管理从“事后追踪”到“事前预警”的问题?王鹏达认为,科技助力应急事件“事前预警”是发展趋势,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中国电科通过大数据模型,向中央及地方政府提交了700多份密切接触者分析报告,200多份大数据预测报告,较为精准地预测了疫情数据,为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科学有效决策奠定了坚实基础,让大数据等科技技术不仅发挥“事后追踪”的作用,也发挥了其“事前预警”的功能。

科技技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我们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暴露了一些短板与不足,如跨部门协调难度大、数据采集重复,以及“表哥表姐”、封村堵路等现象频繁出现,我们应该科学地审视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未来建设。

针对这一问题,王鹏达建议,应急体系的建设应结合国家的“新基建”战略,加强顶层规划,构建起统一指挥、协同联动、平战结合、精准高效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构建风险感知数字基础设施,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风险感知零时延;强化重大事件下的数据共享能力,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国家重大应急事件下的无条件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大数据应用能力建设,实现应急状态下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统一高效指挥,做到平时能服务、战时能应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