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观察 > 正文

海信再造“新风”

2020-04-02 01:18:13来源:民营经济网·民企动力  

海信再造“新风”:“我们把事情做成了!”——by海信空调工程师李本卫3月18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次发布《带新风功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团体标准,规...

“我们把事情做成了!”——by海信空调工程师李本卫

3月18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首次发布《带新风功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团体标准,规定了“新风空调器”的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等。

牵头发布这一标准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第一台新风空调制造者——海信。

1997年,海信把中国空调带入“变频时代”。今天,海信再次制造了“新风空调”的新风口。

为什么是海信?

1、2008:一次超前的技术研发

时间回拨到2008年,节能还是中国空调市场流行的卖点。这一年,海信推出了一款红色的新风空调柜机,第一次把空调行业带入了“新风时刻”。

2008年海信推出的第一代新风空调

然而这款空调并没有如期待一样成为市场爆点。“事实上我们从2006年就开始做新风空调的研发,但在那个阶段这样的产品有些太超前了。消费者对空调的诉求还集中在制冷制热的基本功能上,相当于还处于“温饱阶段”,我们对消费需求预估不足,上市后业绩不是很好。”在2004年大学毕业就加入到海信,如今已是海信制冷系统研发部总经理的李本卫,说起这次“让技术变成钱”的失败经历,言语里仍然有些遗憾。

但这并没有动摇海信对新风技术路线的的判断。李本卫和同事们将“新风”作为储备技术放在技术库里,等待着市场和时机的成熟。

2、2018:一次为了解决消费痛点的研发

造风不等风,是海信空调与生俱来的基因。

1997年,当彩电起家的海信决定杀入相对陌生的空调市场时,就选择直接越过定频空调,从零开始制造变频空调这个风口。尽管此后定频空调阵营发起了长达十余年的口水战,但时间给出最好的答案——如今,定频空调阵营的企业早已纷纷转向,变频空调彻底统治市场。

而新风空调技术迎来转机,也经历了将近10年的蛰伏。在消费升级背景下,空调业从从制冷制热向知冷知热进化,消费者对空调的需求已不满足于解决冷暖、节能等基本诉求。

2017年底,海信空调的工程师张旭从家人的亲身感受中,发现一个消费痛点:关门关窗长时间使用空调,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导致供氧不足、头昏脑胀。而一旦打开窗通风,空调的效果则会大大降低。但如果单独买新风机,不仅占用较大空间,而且需要打孔连到室外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这时,恰逢海信空调公司正在制定2018年度研发计划,张旭将空调上加载换新风功能的想法汇报给了领导。

“下一步空调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消费者关注点变成了什么?我们思考了很多。之前谈得都是高能效,现在随着消费水平提高,肯定是健康。但要走健康这个路线,还会自清扫、净化、新风等很多个方向。我们要打造差异化的产品解决方案。”李本卫回忆。

当时,公司内部也有一些声音是做自清扫技术。“日本的自清扫空调做的最多,鹿红伟总带我们去调研实际情况,发现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清扫的效果不彻底,另外可靠性也是一个问题。”李本卫说,实际上,新风在日本已经是标配,而我们国内都还没有。经过对北京、南京两个城市的消费者深度调研后发现,换新风功能确实是一个没有被关注的消费痛点。

2018年年初,新风空调正式列入产品规划。

3、上万次实验:“咱海信要做就要做实”

看到方向后,接下来就要拼速度、拼时间了。“尽早出来产品,才能抢占市场先机。” 李本卫说,海信空调公司的规划是当年要拿出产品。这对于研发工程师来说,压力山大。

虽然2008年已经启动了第一台新风产品,并不是在荒地上画蓝图,而且第一代产品在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应用性等方面打下了基础,但还是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摸索。

“2008年的技术,是在室外机上来做,清洁维护会非常麻烦。这一次我们是要做到室内,和空调集成到一块。”李本卫介绍,按照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新风量“最少30m³/h每人。”我们必须提出要做到高于一个人新风量的需求,否则不能给消费者真正带来价值,咱们海信做事,要做就要做实。”

新风量增加的同时还要做到空调小型化,否则影响颜值。“空调体积做小新风量做大,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团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李本卫回忆,小型化涉及到风扇、电机、风道、滤网等方面,需要进行各种技术突破。

光是突破风道技术研发团队就花了6个月时间。

2017年博士毕业加入海信的风道工程师肖美娜承担起了这项行业技术难题。“用哪种风道?当时试验了很多。轴流风道可以实现小体积大风量,缺点也明显,遇到阻力后,风力衰减的大;贯流风道流量大,但缺点是体积比较大,没有那么大空间装它。特别是横向空间需求比较大,整机设计起来比较长,比例不好外观难看。”肖美娜说,排除上述两种方案后,确定了离心风道方案,但它的问题是噪音大,需要在静音技术上进行突破,只能寻找不同资源做解决方案,继续做试验。

肖美娜最后在风条涡壳设计、风扇扇叶设计上进行了突破,在保证流量的情况下,又有很小的噪音,而且做到了小型化。

煎熬的不止肖美娜一个人。结构工程师孙祥同样遇到了一个降噪难题。“空调本身有一个风扇,是一个震动源,加了一个新风模块,两个加一块产生共振,不是1+1=2,是1+1=n,噪音指数级的增加。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到处想办法。有一天突然想到,汽车发动机跟车体连接的时候,不是直接硬连接,是用隔震的软橡胶垫。在橡胶垫硬度的上试验了十几种方案,硬度太大失去效果,太软了自由度太大会晃,最终得出了现在的解决方案。”

为了模拟真实的使用环境,工程师们还把新风空调装在三位同事家里进行“产品留置测试”,以便了解空调在真实环境的运行情况。

就是这样经过上万次的实验,2018年8月,海信在行业里推出了新一代新风柜机,4个月后,新风挂机量产。这在整个行业,都是第一个。

4、新风量行业第一:海信新风空调卖火了

2019年3月AWE上,海信的两款新风空调正式亮相:其中,M100的新风量可达60m³/h,而新风空调柜机X630能够做到空调、新风、净化三合一,引进新风量可达到 90m³/h。

“现在很多产品新风量也只能做到30m³/h,可能达不到人体对空气中含氧量需求,而我们的产品新风量超越其他品牌20%到100%,这在行业内都是领先的!”这也让肖美娜和同事们颇为自豪。

2020年初,海信又推出了第三代产品——海信新风增氧空调X800。这款新风增氧空调能在做到最大风量同时,还保持最低噪声值只有24分贝,再次做到了行业领先。

中国家电研究院旗下的UET测评实验室测评结果显示:海信X800在开启新风增氧功能后,3分钟内新风可被送达房间各处,并可有效提升氧气浓度,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了“开机3分钟 满屋是新风”。

契合消费者对健康家电的需求,新风空调正在迎来爆发期。中怡康数据显示,在空调市场整体疲软的背景下,2020年1-11周,线下空调市场新风空调零售量同比增长236.0%,零售额同比增长101.3%。而凭借着在“新风”领域强大的实力,海信新风空调在万元价位的高端空调柜机市场占有率高达44.10%,成为行业双寡头品牌之一。

5、技术派的担当:海信牵头制定新风标准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

在新风空调领域持续技术积累的基础上,2019年,海信空调着手进行新风空调的标准化布局。

谈及制定新风团标的初衷,起草人之一、海信家电集团预研技术部副总经理郝玉密说——

“当时想法很朴素,我们是行业第一个做新风的,技术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了。我们做了之后,行业里不少品牌跟进,但有的新风量很小,不到20、30m³/h,对消费者没有什么实际效果,通过粗制滥造或者没有真正效果的产品搅乱了市场,对整个行业技术方向也是一种干扰。”

“我们要做一个标准,一个共同的指导约束,让消费者选择有参考的标准,也让行业有一个好的环境。”

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召集下,由海信空调牵头,格力、美的、海尔、大金等主流空调厂家及新风相关的实验室、建筑工程院等单位,共同参与起草中国首个新风空调团体标准。

肖美娜说,标准制定过程中,涉及新风量、噪声等关键指标,也是各家企业博弈最激烈的时刻。有的企业不希望按照新风量标定划分,但我们认为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的。最终,在海信的坚持下,各方达成了一致。

目前,海信牵头制定的中国首个空调新风团体标准正在申报升级成为行业标准。

正如李本卫在得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式通过中国首个新风空调团体标准时所说:

“我们把事情做成了!”

造风不等风。10年过去,海信造新风,时间又给出了答案。

责任编辑:张富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民营经济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